打他 只會教壞他
文/洪蘭
大人和小孩: 打他 只會教壞他
有一個媽媽帶了兩個小孩坐高鐵,
因為這位媽媽沒有給孩子準備書和玩具,
車過桃園以後,孩子開始無聊,
在椅子上扭來扭去,打擾了母親補眠,
這位媽媽就揚起手來,打了弟弟一巴掌,
罵說:「煩死了,
真不知道當時為什麼要生你?」
哥哥大聲說:「我知道,因為沒有戴保險套。」
全車的人都笑了。
那母親面紅耳赤,狠狠的打了哥哥一個耳光說:
「考試的時候什麼都不知道,現在又知道那麼多。」
哥哥哭叫著:「我沒有說錯,老師說,
如果沒有戴保險套就會生下你不要的孩子。」
每個人都努力的忍住笑,
只有哥哥哭得很淒慘,因為他覺得被冤枉 了。
冤氣是最難忍下的氣。
實驗中看到兩歲半的孩子被冤枉時會哭得很久,
難怪古代傳奇小說常說冤氣是一股黑氣,直衝雲霄。
幾米曾經畫了一本很有趣的書,
指出了很多大人冤枉孩子的地方,
例如:「大人都希望孩子能夠承受壓力,
但是孩子不懂他們為什麼要承擔壓力。」
我上週到馬來西亞時,
大馬政府想將入學年齡提早到五歲,
許多家長都贊同,尤其是華人家長。
華人最希望孩子早早出人頭地,光耀門楣。
其實不必這麼早就叫孩子去承擔壓力,
他吃苦的日子長得很,何必這麼早就開始呢?
尤其五歲的孩子握筆的手臂小肌肉尚未發展成熟,
不適合寫字;
字寫不好會挨打,
讓孩子剛起步就覺得上學是件痛苦的事,
以後就不喜歡上學了。
臺灣也有人提議「五四三」:
小學五年、國中四年、高中三年。
其實這也不必要,
國中四年等於提早了一年讓孩子準備基本學力測驗,
剝奪了一年他可以遊戲的時間。
實驗已經證實:
遊戲得越多,神經連接得越密,越有創造力。
遊戲是動物的本性,剛出生不久的動物就會遊戲。
動物學家發現,動物在遊戲時,
其實是在練習未來獵食的技巧。
孩子在遊戲時,也是在學習人際關係和領導能力。
幾米說,大人希望小孩能按照他們的希望,
長成令人羨慕的模範兒童,
但是孩子不想成為模範兒童,只想成為快樂兒童,
親子彼此的期待差距很大時會造成悲劇。
所以,幾米說:「小孩火大時,大人要保持冷靜;
大人火大時,小孩要趕快逃命。」
也就是孔子說的:「小杖則受,大杖則逃。」
看起來,自古以來,大人都愛打小孩。
不知為何,人長大了就忘記自己也曾是小孩,
會用五十歲的世故去看五歲的天真,
動不動就以「為他好」而賞他巴掌。
一顆蘋果被蟲咬了一口,人會說:
「真可惜!好蘋果變成爛蘋果了。」
但是一顆蘋果被人咬了一口,
蟲卻說:「它還是一個好蘋果。」
孩子的世界比較樂觀,
可是大人都要把這個樂觀變成悲觀,
難怪很多孩子說:
「當風可以那麼溫柔的對樹說話時,
為什麼父母總是學不會溫柔的對我說話呢?」
親子關係要好,其實很簡單,
就是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動手打人就是不對,被打的孩子以後會喜歡打人。今天該教育的是這個母親,看到這一幕,
我們還會懷疑為什麼孩子迫不及待的想長大嗎?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
|
|
|
|
ella825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