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樂於分享的人,自然能夠交到更多的朋友,更加受歡迎,擁有一個快樂人生!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呢?我們一起來探討。


強與弱,是寶寶天生就有的性格,不是寶寶的錯。家長要教給孩子不僅懂得如何對別人「讓」,也要學會向他人「爭」,學會了讓,會變得豁達;學會了爭,才能實現自己的一些理想。關鍵是,要讓自己的孩子既不霸道欺人,也不委曲求全。


寶寶把最愛吃的食物送到媽媽嘴邊:「媽媽!你吃!」媽媽一邊誇獎著孩子,一邊推辭:「好孩子,媽媽不吃。你吃吧!」寶寶似乎不被媽媽的話所左右,依然堅持著:媽媽吃!媽媽吃!相信很多媽媽此時被寶寶的行為所感動。


雖然寶寶的這種關心也許只是偶爾一次,但媽媽們很是為此自豪。因為寶寶懂得關心他人了。


一位媽媽對我說過這樣一件事。


他和快6歲的孩子聊天:「你再有一個小妹妹,好不好?你可以天天和他玩。」


「好!」寶寶毫不猶豫地回答。


「媽媽會陪著妹妹睡覺、餵妹妹吃飯、給妹妹穿衣服,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你。」寶寶想了想,仍然回答說好!因為寶寶已經是自己吃飯、穿衣,自己睡覺了。


媽媽繼續說:「你的玩具要讓妹妹玩,好吃的要讓給妹妹吃。因為你是哥哥。」寶寶馬上叫道:「不行!」


「為什麼不行?你是哥哥,要愛護妹妹。」


「買兩個吃的,買兩個玩具。」「媽媽沒有太多的錢。買不了兩個。怎麼辦?」「和妹妹一塊吃,一塊玩。」


這位媽媽說,一直到最後,寶寶的底線就是分享,讓他把玩具和食品全部給妹妹,寶寶只有兩個字:不行!


對於孩子來說,爭應該是一種本能。比如,媽媽抱別的孩子,他不樂意;看見食物、玩具會伸出手去;生人從他手裡拿走玩具或者食物,會表示抗拒或者哭鬧等。


雖然社會競爭讓媽媽們為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好勝心做著不懈的努力,但是寬容豁達更是社會交往中的良好品格。


相信很多寶寶都能做到把食物送到媽媽或者其他家庭成員嘴邊,因為寶寶知道你們只是假裝吃了而已。當媽媽真的把食物吃掉的時候,寶寶就會大哭起來。



慢慢教孩子學會分享


經常有意地安排「分享」的情境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沒有同齡小朋友,不管什麼東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他一個人的,因此,「什麼都是我的」正是他的理解,這無可非議,關鍵在大人,要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假日裡帶孩子到親友家去串門子,請有小孩的同事、朋友帶孩子到家裡來做客,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圖書拿出來與小朋友分享。一開始一定很困難,次數多了,孩子不僅願意拿出玩具和大家玩,而且會很高興。 


對孩子的每個慷慨舉動都要表揚


一旦發現孩子表示出或做出慷慨的行為時,應該及時表揚,並且用一些辭彙如「分享」、「快樂」、「慷慨大方」等,讓他知道這是好行為,把分享看成快樂的事。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


如果孩子們為玩具發生爭執,你要幫助他們搞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是某位小朋友拿著寶貝東西不放,你要給小朋友解釋寶貝現在是怎麼想的。比如你告訴他:「因為妮妮真的喜歡那個玩具,他現在不想讓別人玩。」另外,也要幫助寶貝把他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如果寶貝沒有表現得特別大方,要問問他是怎麼回事。可能這時候,你會發現他特別喜歡洋娃娃 ,那是因為奶奶送給他的生日禮物。


尊重孩子的意願,不要期望太多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成長的時間,永遠不要期望孩子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一個又懂事又大方的乖孩子。他們的表現可能有時讓你感到欣慰,有時卻不盡理想。在要求孩子把玩具拿出來讓別人玩時,一定要使他有足夠的時間玩自己的玩具。承認孩子的所有權會使他感到分享是在他控制之下的。


孩子的分享觀念需要大人的正確引導,如果一開始就誤導了他,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自私心理。一個什麼都不願與人分享的人,是很難和別人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la825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